我的面子书照片

2011年9月29日星期四

Utusan Malaysia Online - Rencana

Utusan Malaysia Online - Rencana

Bukan Nasi Lemak 2.0, soalnya Namewee...

MELIHAT reaksi orang ramai mengenai filem sulung arahan Namewee, Nasi Lemak 2.0 yang dikatakan mereka sebagai sebuah filem ‘komedi sosial’ yang baik lagi menghiburkan, ia tidak sedikit pun menarik minat saya untuk menonton filem tersebut.

Jika diberi tiket percuma pun, saya tidak mahu menonton filem ini, walaupun dibarisi oleh nama-nama selebriti handal yang saya kagumi seperti Afdlin Shauki, Datuk David Arumugam dan Adibah Noor, apatah lagi melanggannya di Astro First apabila filem itu habis ditayangkan kelak.

Sebabnya, bukan kerana filem Nasi Lemak 2.0. Tetapi kerana si pengarah dan penulis skripnya yang banyak mengguris hati rakyat Malaysia sebelum ini.

Tentu kita belum dapat melupakan lagi, pemuda yang berasal dari Johor ini pernah dengan lagu Negarakuku, memperlekeh negara dan menghina wanita Islam bertudung dan azan subuh.

Selepas itu, dia atau nama sebenarnya Wee Meng Chee buat hal lagi dengan menghina TNB dan dalam lagu bertajuk Kawanku menghina Melayu dengan lirik ‘Melayu Balik Hutan Jadi Sakai’.

Dan ada lagi, dia membuat satu lagi klip video yang menghina Guru Besar dan Kementerian Pelajaran dengan perkataan-perkataan lucah.

Sekarang, Namewee melalui Nasi Lemak 2.0 pula menyifatkan, filem lakonannya itu adalah aspirasi 1Malaysia, yang melambangkan penyatuan dan perpaduan kaum di negara ini.

Alahai, dia pula bercakap pasal 1Malaysia. Adakah anak muda ini sedar, bukankah perpaduan di negara ini dipupuk dengan cara kita menghormati setiap kaum yang ada. Bukan dengan menghina dan memperlekehkan sesuatu kaum dan negaranya seperti yang disiarkan di YouTube.

Namun ‘perjalanan seni’ anak muda ini boleh disifatkan luar biasa, kerana setelah apa yang dilakukannya, peliknya dia masih diberi peluang berjumpa seorang menteri, dan tiada tindakan yang diambil terhadapnya.

Dan dia yang banyak ‘diberi muka’ ini juga dengan yakinnya mahu berjumpa Perdana Menteri, Datuk Seri Najib Tun Razak pula untuk menyokongnya berkarya atas nama 1Malaysia.

Siapa dia Namewee ini, apa keistimewaan dan kekebalannya? Jawapannya, lelaki ini telah menyakiti hati ramai orang terutamanya orang Melayu dan umat Islam di negara ini.

Seperti yang ditegaskan, saya tiada masalah dengan filem Nasi Lemak 2.0. Saya menyokong filem tempatan dan tidak kisah mengeluarkan wang menonton filem Melayu di pawagam.

Apabila memperkatakan tentang filem berunsurkan 1Malaysia, bukan filem Nasi Lemak 2.0 sahaja mempunyai aspirasi ini. Saya juga telah menonton filem Estet di pawagam.

Estet arahan Mamat Khalid ini menggabungkan kehidupan semua kaum di negara ini yang saling hormat-menghormati dan membantu antara satu sama lain dalam sebuah kampung.

Dan saudara Mamat kita ini, tidak heboh pun dengan mengangkat filem tersebut sebagai filem 1Malaysia!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大学生活,你懂了吗?

大学生活,你懂了吗?

1.中学时我和同桌上课借过书,吵过架。现在我的旁边每节课是 不同的面孔,打了招呼,下课却忘记了这张脸。



于是,我明白了,我在成长。

----------------------------------------------------------------------------------

 2. 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临走的时候,我爸来和我告别,我问我妈呢,我爸说 “你妈怕你哭,就没来。”

大二暑假我回家,我爸无意中说 “其实你妈当时就在马路对面。你转身进学校,你妈就哭了。”



于是,我懂了,在成长面前,妈妈也是脆弱的。

----------------------------------------------------------------------------------

3. 大学报到,我父母陪同,铺床、买用品。我有个室友,自己自己在那边铺床,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自己来报到的,我很佩服他,也很佩服父母这么放得开孩子,自愧不 如。

又一次吃饭,我和这个室友说,我很佩服你自己来学校。他说:

“你羡慕我独立,我羡慕你身边很温暖。”



然后,我懂得,当我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我,为何我要忽略自己?

----------------------------------------------------------------------------------

4. 刚上大一时候,室友在另一室友怂恿下果断甩了在外地的现任女友,坐了2个小时地铁去向另一女生表白,无奈惨痛被拒。大学过半,至今仍孤身一人。



于 是,我懂了,在没有确定下家之前,不要放了上家。

----------------------------------------------------------------------------------

5. 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拉肚子,给妈妈打电话不停的诉苦。

大二的时候我一个室友打球撞掉了一块舌头,缝上了有一段不能说话。后来我问他你妈知道 么,他说没告诉,怕她担心。



于是,我懂了,我的痛哭会被距离放大, 千 里之外,妈妈比我更痛苦。

----------------------------------------------------------------------------------

6.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给妈妈打电话,有段时间她没说几句就放了电话,她说她在忙工作。

寒假回家的时候我爸告诉我,其实妈妈那段时间正在住院, 半 个月里,每次接我电话之前,她就叫病房里的人不要说话,也不敢和我聊很长时间,怕露馅。



于是, 我懂得,有 时候隐瞒,也是一种爱。

----------------------------------------------------------------------------------

7. 大学之前,自己只管学习,脏衣服一仍有人洗,饿了张嘴有饭吃。

那时候我还嫌衣服少,饭不好吃。

上了大学,看着床底下塞得一 坨 坨的脏衣服,捶了捶背只能继续一件一件的洗。

盯着食堂的饭菜,叹了叹气,只能硬着头皮放下咽。



于 是,懂了,以为平平常常的东西,等自己完全承担了,就觉得不那么容易了。

----------------------------------------------------------------------------------

8. 高中时候上课偷摸看个学海、手机杂志,惬意的不得了。

一边看着小说,一遍提防着老师,看的也不亦乐乎。

上了大学,偶然一次 经 过报亭,买了本杂志,给了老板三块,老板说三块五。我问什么时候涨了得,老板说涨了有一年多了。我才发现,中学时,从来只是借,从没自己掏钱买过。



于 是,我懂得,是不是有些老友和快乐我们慢慢忘记了?

----------------------------------------------------------------------------------

9. 学校开学很早,基本过年之后过不了十五就要上学。

今年正月十五,和奶奶视频。

我说:奶奶,你看你孙子都长这么多胡子了。

我 不知奶奶听见没有,她就在那边笑,我在这边却哭了。



于是,我懂得,时间和距离向前延伸,最终会失 去些什 么,所以要珍惜。

----------------------------------------------------------------------------------

 10.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



晚上在走廊上校内,路人甲乙经过,大声说校内真无聊,然后我就赶紧把本合 上了;

我 在自习室吃椰浆饭,路人甲乙讨论,椰浆饭真垃圾,又没营养还有毒,我把半盒饭收到塑料袋里了;

我用电脑上MSN, 路人甲乙又讨论,MSN真 老土,我习惯Skype,我脸红的把MSN关了,说实话Skype咋用我都不知道;

我拿着4级单词背的使劲的, 路人甲乙在旁边议论,我觉得 GRE和TOFUL高分还是有规律的,我无颜的收起了英语单词本;

这个世界太多路人了,所以我更习惯走胡同, 因为人少,但是胡同越走越窄, 往往还是死胡同,所以只能靠边走马路,把中间让给浩浩荡荡的路人,但是在路边经常掉进下水道里,或者侥幸逃过井盖却不留神撞在了树上。

后 来,看看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大鸣大放,但我的大学生活同样让“路人”们羡慕。



于是,我懂了,好好走 自己的 路,使劲的跟着别人,弄不好就摔了。还是仔细认真的看着自己的路。

----------------------------------------------------------------------------------

 11. 中学时为了赖一会床,想尽各种理由请假,拉肚子、鼻子出血、感冒。。。但请假条落款都是我本人的名字。

上了大学之后不用理由,想睡就睡, 点 名让别人帮你划一笔,弄到最后,把自己的名字都弄丢了。



于是,明白了,担当啊,把责任放在身 上,就明白 了。

----------------------------------------------------------------------------------

12. 高中的时候熬不住了就想再坚持一下,到时候考个大学上上就得了!

大学了,看着自己的专业,看看以前的同学出国的出国,奖学金的奖学金,然 后 开始骂自己,当初怎么不再多坚持一下。



于是,懂得了,人的确有无限的潜力,如果以现状看从前。

----------------------------------------------------------------------------------

13. 上大学前生活在父母的臂膀下,看病可以走关系找好医生,上学可以走后门进好班,去哪里父母和朋友打个照顾就能得到照顾。

大学后父母罩不到 我,去哪里不仅要排队,还要被强行插队。



于是,就懂了,常常自以为是,看不起父母,其实自己什么 都不是。

----------------------------------------------------------------------------------

14. 以前学习,半年一本书,然后还要好好保管,高考前还要重新看。书里的内容多年后翻看,还会有回忆。

大学之后,一学期一本书,用过之后就卖 掉 或放在某处,想想自己学过的书是什么样封面,没有什么印象。准备考研重新看的时候,感觉怎么都是新书。



于 是,就懂得了,有时候,重复让人踏实,新鲜反而让人无感。

----------------------------------------------------------------------------------

15. 硬着头皮进大学学设计,虽然在别人看来我这个学校的设计有多么多么负盛名,其实冷暖自知。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想出国,成绩不行想转专业,转专业未果准备考公 务员,公务员考试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黑于是准备CPA。

开始我想环游世界,后来想赚大钱,后来想有稳定的工作,再后来希望顺利找到好工作。 我 的梦想在越来越萎缩,却被认为越来越实际,务实。



于是,我懂了,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我们都是从 梦想趋向于 现实的以至于越来越偏离,等现实满足了,再看梦想,已经远的看不到了。

----------------------------------------------------------------------------------

 16. 大学之前,谈恋爱要偷偷摸摸的,遮遮掩掩,不能见光。

大学之后,单身的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不能见光。



于 是,我懂了,有时候,合理不合理只是一线之隔。

----------------------------------------------------------------------------------

17. 高中的时候老给老师起外号,私下里同学都这么叫。

大学了,想给老师起外号,却发现根本不知道老师名字怎么叫。



于 是,懂了,有些幼稚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

----------------------------------------------------------------------------------

 18. 刚上初中那年,Twins出道,青春可爱,不少同学是她们的粉丝。

高三那年,阿娇艳照门,偷偷摸摸各种搜集艳照互相传阅,很傻很天真,难 以 相信。

大二这年,阿sa宣布离婚,镜头前流泪,不舍婚姻。



于是,懂了,在成长 的,不只我一 个人。

----------------------------------------------------------------------------------

19. 初一的时候,罗文去世。

初二的时候,张国荣从高楼跳下。

下一年某个英语课,用手机上网,知道了从小听到大的电台不再有梅艳 芳 的声音。



于是,懂得了,长大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离我们而去。

----------------------------------------------------------------------------------

 20. 高中的时候能跑能跳都得憋着,能说会唱都得忍着,高考只考语文高数历史簿记地理化学物理生物。大家都是同一笼包子,看上去一样。

大学里, 玩 的就是素质,有特长就能独当一面,虽然进来的时候都是包子,但就看哪个包子褶儿多,哪个包子长得像汉堡,拼个性。



于 是,懂了,就算自己哪儿都短,关键时刻还是得有一特长。

----------------------------------------------------------------------------------

21. 高中的时候只能穿校服,走到哪年龄大的就叫我小弟,年龄小的就叫我学长。

大学没校服,地铁上三姑六婆都管我叫阿哥,初中生还喊我叔叔,还 得 硬着头皮答复。



于是,懂了,实质上,我们早就不是孩子了。

----------------------------------------------------------------------------------

22. 高中时候看只看本地天气预报。

大学了看两个天气预报除了所在的城市,总也不忘看看家里的天气。



于 是,懂得了,走得再远,还是挂念那个不怎么繁华的家乡。

----------------------------------------------------------------------------------



大 学就是学会面对爸妈一点点老了,我们长大了,以为是somebody的自己变成了nobody也可以接受了。

大一,时间好多,多到不知道 怎 么安排

大二,烦恼好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处理

大三,事情好多,多到不知道怎么应付

大四,纠结好多,多到不知 道怎 么放下

转眼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回首,发现回忆很多,

再回首,发现失落更多~~~~

其 实有些 还是对的,不过大学还是忙点好。不忙也是玩。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我所了解的回教党!!!

小时候我一排斥回教党,愿因很简单。因为我是非回教徒,而它先知的崇拜者。总会觉的它想把我们非回教徒变成和他们一样,膜拜阿拉。无可否认现在回教党内存有类似的极端份子。无论如何回教党目前的方针是开明的。
开明,宽容地包容了其他种族的文化。
有回教党议员说过“猪也是阿拉制造的,回教虽然不能吃,但应该接受它的存在”。毁了它能代表什么?你才是真正的回教徒?有时公平对待各族不是光靠喊的。
回教党也会闹纠纷。他们争论的方式也比其他的政党来得特别,
有教养,有礼貌地,不会羞辱别人
每个党员都有权发表意见。所以有时回教党针对一个课题时,党内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相反地如果在针对一些争议性的课题时,一个政党内的意见都一致的话,就很不寻常了。
有时我会可怜一些议员在接受访问时,都被逼违法自身的原则以跟随党的立场。若发表个人意见的话,很有可能会得罪领导层,后果可能是被踢出局或列入黑名单。
在吵完架后,回教党员的之间不会出现危机。他们可团结的很,若与其它政党作比较的话,这一点可以获得证实。犹如大家都被同一个上苍结合在一起了。
不会贪污跳槽,他们的清廉是钱买不到的。
很少会各怀鬼胎,因为他们相信上苍一直都在监视着自己。
不太懂耍手段,政治狡猾度比其它政党来得差,因为他们要以回教真理来办事。
不论如何马来西亚是多元种族国家,梦想中回教版马来西亚是很难达到。与其想尽办法同化非回教徒,到不如想想怎样删掉非回教徒对回教的戒心,然后建立大马版的回教与各文化共存圈。
以上的回教党特点是和其它政党作了比较后,才下笔的。并非根据真正的“标准”。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大马华社政治的危机和突破


大马华社政治的危机和突破


“我们必须关心政治”

在世界各地华人都有“一盘散沙”的口碑,而在马来西亚,你的印象会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华人政治参与的热忱和合作精神,让我最初感到不可思议。我这次到马来西亚的一个工作,是给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华语大学生辩论赛作辅导和点评,而难于置信的是这样一个有来自世界各地几十所大学辩论代表队的大规模活动,居然都是由一些华裔大学生办起来,我太了解中国大陆学生的状况,没有老师组织,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而马来西亚的一帮华裔学生居然能自发,自愿的组织起来,我亲眼目睹他们从联系赞助,场地,到接待,联络媒体,安排得井井有条,那种服务的热忱实在让人感动。他们告诉我华裔学生的社团在马来西亚大学里往往都是最活跃的。后来我在大马考察期间更是在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当地华人的团结和对公共事务的热忱,从白小事件的捐款,就可以看出马来华社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甚至华社可以靠自己的组织办出有“马来西亚第二教育部“之称的董教总,其他宗亲会,华人会馆,慈善组织,商会,也在政治上相当活跃,任何公共政策一出台,华社就会有大量的讨论,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就会组织陈情,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络支援的网络,而且我还发现在大陆经常会听到的一个组织里勾心斗角的话题,在马来西亚也比较少见。即使这样我还总是听到大量的抱怨说,说今天的马来华人不够关心政治,可想而知马来亚华人对政治的重视。





我一开始很奇怪,问了很多人一个问题,为什么马来西亚的华人,这么关心政治,而且这么善于合作,乐于合作,他们的回答都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关心政治就是不关心社会,不关心社会,怎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呢。甚至有几个年轻学生反问我,难道中国大陆不是这样么?让我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一个曾在英国留学,接触过比较多的大陆人的学者这样比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陆的华人真是太老实了,好像只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其他都不关心,我们那时在英国大学只有几十个马来亚华人,一年就搞了好几次很有规模学术研讨会,其他活动就不要说了,大陆有几千个留学生,什么活动都没有,除了大使馆召集,也不搞什么组织,我都要走了,才听说他们搞了个舞会。”





马来西亚的华人身上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世界其他地方华人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强势的少数民族





在马来西亚你很难不为华人感到一点自豪。在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大陆百姓受饥荒和动乱之苦,很多华人飘洋过海到南洋讨生活,甚至被办哄半谝贩到南洋,从一些文学的描述来看,那是一段筚路蓝缕的血泪史,华人在马来干得都是当地人不愿意干的锡矿苦工,境遇大约和今天的黑煤窑的奴工差不多。





但不知是几千年的文化基因,还是流淌的血液就与众不同,这个民族真是有着强悍的生存力,华人身上那种类似“新教伦理”的刻苦,坚韧,勤俭的特性是如此强大,只要统治者对他们压迫的不是太过份,他们很快就会在经济上取得成功。按照教科书的说法“不到三十年”,华人便在马来西亚的工商业中逐步占据优势,从在一开始在锡矿做苦工,到从酋长手里把锡矿承包下来,进而用积累的资金开发橡胶园,油棕园,投资其他工商业。马来西亚的典型华人家庭是这样的,家里开一个餐厅或者商店,全家都在工作,从来不知道休息和享受,年轻人上完公司或者机构的班回家再作第二份工,挣了钱用于再投资和孩子的教育。到建国前华人已经成为大马除了英殖民者以外最有经济势力的族群。





华人在马来西亚社会各个领域的进取性都是咄咄逼人的,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却给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族很大的压迫感。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一个故事,曾经当地教育机关组织各校办马来语辩论联赛,结果各校打到决赛,辩论员全是华裔学生,当地教育局临时叫停,要求补充马来裔的辩手。这位老师的意思是,用马来语辩论,华人孩子都领先,可想而知华人在学习上的优势。





占人口多数的马来族的政治人物,为了平衡华人的优势,从建国之初起,在各个领域都要给马来族制定很多保护条款。比如在公立大学都要给马来族保留名额。有人告诉我,假如凭考试成绩,重点大学90%的名额都会被华裔囊括,目睹马来华裔青年的好学上进,我相信这不是吹牛。很多马来华族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校里成绩远远好于马来族同学,但却在升学和奖学金等方面不得不让给马来族同学。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马来西亚主流媒体上“煽动族群不谐”被视为非法,而在华文网站的讨论区里或者博客里可以很多这样关于“马来特权”的讨论:





“为什么几乎所有公立大学的正副校长是马来人?





为什么几乎所有加油站持牌者是马来人?





为什么重大工程几乎无一例外的包给马来人?





为什么98%的发展乡村预算给了马来乡村,华人新村只占2%?





为什么小学预算,华小只占了2.5%,淡小小1%(即印度裔泰米尔语小学),国小占了96.5%?

为什么不管穷或富有,马来人可享有7%——15%的买购屋子的折扣?





为什么40年来,只有5%的政府奖学金给了非土族?





为什么武装部队和警察的中高级指挥官必定是马来人?





为什么从来没有任何马来机构被限定有华人员工,但华人机构却被限定要有30%的马来员工?”

这些在马来西亚都是没有人会否认的事实,但所有这些讨论,最后都只会得出一个让人无奈的结论“华族在马来亚遭受压迫”,因此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对文化上的祖国有很深的感情。





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大陆的开放,逐渐知道了大陆过去几十年的动荡和人民的灾难,反观在马来西亚即使这样“遭受压迫”,华族毕竟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几十年来都过着至少是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又有一种幸运和感激,大马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杨白杨先生九十年代拜访大陆后写下在南洋华界很有影响的《神伤中国》,就矛盾心态的典型反映。





同时这又给马来西亚华族带来一种强烈的政治危机感,回大陆已经很难了,而且回大陆环境也并不理想,再失去马来西亚这片乐土,就彻底成了无根的人,所以马来西亚华人最大的忧虑就是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印尼华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假如不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当种族主义抬头的时候,或者野心家煽动社会对有产者的仇恨,富足的华人就和犹太人一样成了待宰的羊羔。这种危机意识大概是马来西亚华人热心公共事业,积极投身政治的主要动力。





华族参与政治的三股力量





我经过调研的观察,将大马参与政治的华人势力概括为三股,我将他们称作“大声公”;“合事佬”和“新锐派”。





“大声公”是别人给白小保校工委会主席熊玉生起得外号,他嗓门大得出奇,说起话来声震屋宇,我觉得这个词特别传神,很能代表一些华裔草根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的形象。拿熊玉生来说,原本只是在白沙罗新村居住40余年的一个普通村民,为了白小事件,因为嗓门大,敢说话被村民推举出来当代表,据说多次遭到政府有关方面的威胁警告都不动摇,现在是当地活跃的政治人物。这些人在马来西亚华社中很多,平时干着自己的生计,有时也在宗祠,圣庙里兼职当义工,人缘很好,他们不见得文化程度很高,但是急公好义,一旦觉得华社利益受到侵害,就跳出来打抱不平,很多人因为抗争激烈,被抓到看守所里也不在乎。这批华人也是大马华人政治影响力的基础。





“和事佬”我用来形容以马华公会为代表的中庸力量,在很多政治议题上,它一方面要维护华族权益,满足华社日益高涨的平等要求;一方面又要照顾执政联盟核心巫统代表的马来族立场,所以很多时候马华公会都在扮演左右劝说的和事佬角色,为此它也遭到很多抨击,认为它软骨头,没有原则。但它其实在教育就业等很多领域都在为维护华族权益努力,比如马来西亚警察收入比较低,再加上马来人垄断了几乎所有警界高层职位,所以几乎没有华裔青年愿意投身警界,这造成治安纠纷中,华人往往感觉和警察打交道没有自己人而受欺负,马华公会就发起一项“壮大警力”运动,推动华裔青年和警界交流,鼓励华裔青年投身警界,改善警界和华社的沟通。类似的事情可以看出其温和但是建设性的作用,对于有人批评马华公会和巫统沆瀣一气,被判华族利益,包括黄家定这样的马华高层总会用忍辱负重的姿态耐心解释“我们华人总得朝中有人吧。”





“新锐派”是我指一些更加有活力的较为年轻的政治精英,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些有过海外留学的背景,他们有些在反对党任职,有些搞NGO组织,常常对当权者采用挑战的姿态,比如民主行动党前些日子就挑战马华,要求和马华高层公开辩论。他们关注的领域也有很多普世价值的色彩,比如2001年开始,木材商出声的报业大鳄张晓卿,在马来西亚大举收购华文媒体如《马来西亚前锋报》、《星报》与南洋报业,这被认为得到马华公会和当时马哈蒂尔政府的支持。这样的事情在传统华社并不会引起太大关注,不管哪个老板买,反正报纸还在华人手里就行。但在我称做“新锐派“的政治活动家,公共知识分子眼里这就酿成了轩然大波,他们意识到马来西亚有限的华文报纸假如被一家垄断,这会损害大马媒体言论的多元性,这样以”中华魂“自命的张晓卿成为官商勾结,妨害言论自由的众矢之的。甚至大马约百名自由撰稿人,他们联合拒绝供稿给张晓卿控制的《星洲》、《光明日报》等媒体供稿,宁可在博客上发文。





这三股力量构成了有趣的政治生态光谱,在涉及华族利益和社会公共问题的议题上,有时也相互批评,但总体上构成了交叉火力,保证了华社的声音在各个层面都被倾听。一次和几个不同派别的议员和社会活动家聊到这个情况,马华阵营的国会议员魏家祥先生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同的声音都是需要的,我们华人参政,在朝,在野都要有人才正常嘛。“





超越族群政治的努力





很多上了年纪的华人都为多年来马来西亚华族相对受到压制的命运扼腕叹惜,一些人认为如果在当初华族坚持团结奋斗马来西亚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华人占主导的国家。但历史是很难假设的,据1947年人口统计,这一年马来亚的总人口中,马来人占43.3%,华人占44.9%,印度人占10.4%,华人比马来人多一点,华印两族相加超过半数,此情况引起马来土著大为关切和恐慌。而英殖民者正好求之不得的利用族群矛盾,一方面南洋华人当时受大陆公产主义思潮的影响较深,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甘心马来“赤化”,所以把自己打扮成马来人的保护者,打压限制华族,以此转移马来土著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和独立目标,从而巩固英国殖民统治。





那时以陈祯禄为代表的华人领袖,审时度势,着眼大局,以妥协换取华族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基本公民权,但这也留下了族群政治悬而未决的阴影。是容忍一个马来族享有特权但华族也可以安居乐业的国家,还是追求一个更加公正种族平等的社会,这样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这方面的政纲不同,甚至引发国家分裂——65年的新加坡独立;最严重时在69年5月13日吉隆坡演发为较为严重的族群冲突,史称“513事件”,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后来官方公布,骚乱中89人死亡,272 人受傷,305 人被捕,政府在处置时有“拉偏架”之嫌,偏袒马来暴徒,华社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据新纪元学院院长、民权工作者柯嘉逊的新著《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引用大量解密的证据和国外记者的资料证明,这场骚乱,是由巫统和一些马来族激进势力蓄意挑起的。





幸运的是那样的危机在大马没有全面激化下去,也源于华人的政治参与和沟通机制,包括马来上层的清醒认识,比如马哈蒂尔从六十年代撰写《马来人的迷惘》(The Malay Dilemma)到后来的一系列演讲,都痛心地承认马来人尽管享有众多优惠特权,依然在经济上竞争不过华人,“华人交得税最多”,进一步告诫自己的马来同胞,马来西亚离不开华人的贡献。而且华人积极的政治参与,也是各执政派别都把华人视为需要重点团结的力量,马来西亚已经奠定了基础的民主选举,多党竞争的政治基础,如果任何政党忽略了争取华族的支持,它基本上不大可能在政治上成功,这种制衡保证了马来西亚相对的政治稳定。





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华社依然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由于马来族的高生育率和鼓励印尼马来裔的移民,而对马来族的政策倾斜,又让很多华人青年赴澳洲,新加坡,台湾寻求发展,根据04年的统计,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已经降低到了25%,而马来族超过总人口的65%,这让华社强烈忧虑,未来华人的政治影响力会被边缘化。包括马华公会在内的一些华人团体,都在各种场合鼓励华裔妇女多多生育,以避免华人被边缘化,一些华人会馆和宗祠甚至提出要给多生孩子的华人家庭发奖金。但可想而知这样的号召,在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自由的华族年轻人身上不会有太大效果。





我在接触一些前面所提到的“新锐派”都表示未来华人如果要在马来政治中站稳脚跟,就不能仅仅依靠族群立场和族群选票来维持,唯一的出路在于重构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推动马来西亚的政治更加民主文明,让各族群都受益,他们强调自己首先是一个马来公民,其次才是一个华人。所以他们努力投身反腐败,争人权,求民主的社会运动,超越传统族群政治的范畴,在很多议题上实现了跨族群的联合,一个华族青年引用我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话“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比如他们和马来和印度裔的“新锐派”联合在一起,抗议国阵联盟通过不公平的选区划分,及操纵国家资源的手段长期一党独大。





抗议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打压自由媒体,垄断新闻执照。





抗议和执政党关系密切的贪腐低效的“国有企业”垄断石油,天然气,等暴利生意。





比如最近马来政府单方面决定提高高速公路收费,这些高速路由纳税人的钱修建,而政府又在缺乏透明度的状况之下和私营大道公司签署大道私营化合约,于是引发了今年二月有在野党参与的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示威队伍中,华裔和马来青年携手并进,我看到照片,一个马来族老伯摇旗呐喊时,一些华裔青年保护在周围,令人感动。





而同样今年爆出的照片丑闻“华裔女郎警局被逼裸蹲”,大陆一些媒体都做了报道,往往强调是华裔受辱。而反对党的年轻女国会议员郭素沁小姐则从人权角度抨击让嫌犯裸身站蹲搜身这种警界陋习应该彻底革除,不是种族问题,而是对所有妇女的侮辱,也是对基本人权的侵害。





一些在野党不再象国阵联盟里的马华,巫统和国大有鲜明的种族色彩,包括前副首相安瓦尔自从受马哈蒂尔当局迫害入狱,出狱后组建人民公正党,在野党身份挑战巫统,他的纲领就强调超越族群政治的平等公正,我在他的团队中就见到了不少华裔骨干,比如全国宣传主任蔡添强就是“民主斗士”之称的著名华裔社会活动家,我把他也归为“新锐派”。





更可喜的是,我看到年轻一代华人更加懂得反省自身的局限,欣赏异族身上的差异和优点,不象老一辈华人往往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称马来族为“番佬”。这两年马来西亚流传一个人所皆知的笑话,看到中国的宇航员上天了,马哈蒂尔很着急,想找一个宇航员代表马来西亚飞上太空,证明马来西亚也能发展航空事业,先找出一个身体很好的马来人,他说“啊!?上太空啊,好危险啊,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我不去。”没办法又找了一个印度人,也提出同样的要求,印度人想了想说:“这事好危险啊,这样吧,你给我100万令吉我就干。”马哈蒂尔很不爽,心想居然敢跟我谈条件,又去问一个华人,华人很爽快:“好办,只要你给我300万令吉。”马哈蒂快气疯了:“你居然比印度人要价还高?!”那个华人说:“不要急嘛,你给我三百万,我花一百万雇那个印度人去上太空,剩下200万,我再给你100万回扣,不是大家都有好处么?”这个大概是华人编的笑话里,对自己华人文化的调侃和讽刺也是非常辛辣的。





我也见到一批华裔年青人,都能用很欣赏的目光看马来人身上的优点,比如我见过有人讨论,华人活的太累,像蚂蚁一样工作,从来都闲不下来,马来人就会享受生活。我还听到华人青年告诉我华人也有缺点就是太功利,不象马来人那样善良热情,在马路边上你车抛锚了,主动停车下来帮忙的通常是马来人。





有这样的胸怀,祝福也相信马来半岛的华人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请问 “老虎吃斋” 有可能吗?向来邪恶、霸权、贪污、腐败的污桶有可能改邪归正吗?千万别再相信污桶的话,那只是骗取选票的伎俩!

超人丘光耀: “老虎吃斋”,你相信吗?巫统转死性?我切掉! 要确保巫统这只老虎今后不再吃人,我们就要剪除其爪牙(国会三份
二霸权),打死那些为虎作伥的走狗(国阵其他成员党+土权),阉掉其LP(让它倒台一次),那么这次老虎才会变成PUSSY CAT!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v=2038879527955

肥婆肥婆(原曲:阿美阿美)

肥婆肥婆最爱买金钻
一买就几千万
肥婆肥婆妳要老实讲
妳的钱从哪里赚
虽然妳老公做首相
贪污他们朋党管
但是妳要想一想
我们善待你就惨
但是妳要想一想
妳快要朴盖~寒~咖肠